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尽管近年来宠物经济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涵盖生产、流通、销售、产品等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尽管近年来宠物经济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涵盖生产、流通、销售、产品等

  但仍缺乏更统一、明确的规范和监管

  “我之前就听说过市场上有卖‘星期狗’,但想着这个倒霉事不会让我们碰上。”今年3月,武珈和男友决定买一只比熊犬,抱着这一侥幸的想法,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汉本地比熊”等信息,联系上了一位店主。对方发来一个大厦的定位,推荐他们前往武昌区绿洲广场的一家宠物店。

  店里的比熊犬只有一只,不到3个月大,安静地蹲在笼子里。武珈和男友被它乖巧的性格吸引,花了1200元将它带回了家。但次日,小狗开始呕吐、腹泻,几乎不吃不喝,第三天突然离世。

  武珈的男友在网上搜索这家宠物店的信息,才发现类似的遭遇并非个例。他被拉进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有十多位消费者都在近期买到了“星期宠”。今年4月,中南路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提到,这家宠物店的法人5年来已更换了多次,所里接到投诉将近100起,涉及金额达数十万元。

  所谓“星期宠”,是指那些在售卖时看似健康,但在购买后一周内便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的幼猫幼狗。随着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等成为养宠推荐的新渠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线“种草”宠物,不经意间掉入了不良商家的陷阱。

  伴随人口结构变化与“它经济”兴起,宠物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情感陪伴。中国宠物家庭渗透率在2023年已达到约22%——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1户养宠。高盛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但与此同时,“星期宠”问题在宠物交易市场中长期存在。在社交平台上,多地消费者反映维权无果,即使起诉,也只作为民事纠纷处理,难以对涉事宠物店形成有力惩处。

  今年3月,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公开披露了一起宠物交易案件,涉事的多家宠物店因售卖“星期宠”等一系列违法行为,12人获刑,引发行业关注。承办该案的闵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曹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案中,本地司法部门首次将长期受到诟病的“星期宠”交易作为刑事犯罪进行打击,这一做法会对后续国内类似案件的办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引作用。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2021年5月,四川成都市,100余只以“宠物盲盒”形式售卖的小狗小猫,被众多爱心志愿者救下并安置到一处动物救助中心。图/中新

  千条投诉,170多人报案

  上海是国内宠物经济和宠物消费重镇。

  上海拥有宠物犬超100万只,宠物猫超120万只,总数超220万只。根据上海市宠物行业协会统计,上海市宠物消费这几年在增长,犬猫市场规模在230亿—250亿元,增速达10%—1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宠物市场52%的份额,上海为区域核心城市。

  上海也是宠物门店和医院最多的城市之一,宠物相关注册企业超过12万家。近年来,上海出现了不少宠物友好空间,包括餐厅、酒店、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等场景,成为消费引流的重要入口。

  然而,一些无良商家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上海“星期宠”第一例刑事案中,涉及消费纠纷的主要有两家宠物店:玖只喵以及上海冠柯宠物。审理该案的闵行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明森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这几家门店皆由同一个犯罪团伙成立。

  该团伙在上海贩卖“星期宠”长达六年。早在2017年3月,他们曾在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九命宠物店。因“星期宠”投诉过多,2021年和2022年,相关负责人又来到闵行区,成立了玖只喵、冠柯宠物,但仍投诉不断。

  涉事宠物店通常是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宠物短视频,吸引消费者购买视频中的可爱宠物。但套路从这一步便已经开始——你在视频里看中的颜值超高的猫狗,可能并不存在。发布视频的并非该宠物店,而是他们雇佣的职业中介。“这些中介专门负责做短视频引流,被称为‘枪手’。当消费者在平台上咨询如何购买时,‘枪手’会将其引流至线下的宠物门店。”王明森解释说。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的宠物店在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早有负面评价,不少消费者都曾分享过买到“星期宠”的经历,并提醒大家“避雷”。王明森介绍,为避免潜在顾客提前发现这些“黑历史”,中介人员通常会以“位置偏僻不易寻找”等理由,引导顾客到达指定工业园区,再由店员接到店内。

  2022年1月,家住上海的养狗新手王城想买一只灰色巨型贵宾犬,咨询淘宝上一家名为“萌宠上海店”的店铺客服后,被推荐加了微信,对方建议他到线下看狗。考虑这家店在淘宝网的信誉度,加之在上海有实体店,1月23日,王城便来到了玖只喵。

  他在店员的推荐下,购买了一只两个月大的“纯种巨型贵宾犬”,售价12500元。付款后,店员又拿出一张广告单样的纸张,称必须购买养宠套餐才能把狗带走。王城不得不额外支付高达42000元的三年期套餐费——包含每月两次宠物美容及狗粮供应等全方位售后服务。

  涉事宠物店的主要盈利模式,并非单纯靠宠物销售,而是通过强制捆绑各类附加服务来获取高额利润,包括购买宠物套餐、疫苗注射、芯片植入等。消费者普遍提到,门店捆绑销售的套餐中,包含要购买的名为“谷波乐”的猫粮和狗粮,声称如果猫狗在成年之前,不吃已经习惯的宠物粮,容易因肠道问题夭折,届时宠物店将不承担任何责任。一位有十多年宠物繁育经验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个说辞明显是在制造焦虑和欺骗消费者,一般宠物在更换环境后,只需吃熟悉的宠物粮过渡一段时间即可。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2025年3月,上海公检法部门披露,已打击了多家售卖“星期宠”的宠物店。(视频截图)

  该宠物店推荐的品牌宠物粮,价格高于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价格。多数消费者都选择了现场购买。2021年,一位家住长宁区的消费者花了2000元购买了一条灰贵宾幼犬,同时支付5800元购买9个月狗粮套餐。一位2022年初在冠柯宠物购买美国短毛猫的消费者向媒体提到,当他拒绝店员推荐的套餐时,还被要求在合同中写下“本人自愿无售后”的条款。

  多数消费者在这些门店购买幼犬后,还会被强制要求必须注射芯片,并谎称是官方的养犬证、养猫证——芯片用于记录宠物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方便找回遗失宠物,但要再额外支付1000元。但根据现行上海市物价局、市农业农村委联合发布的文件,城镇犬植入电子标识的指导价为每犬60元。

  但即便支付了高额的捆绑套餐费用,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享受到对方承诺的“无忧售后”服务。王城购买的幼犬第二天便开始打喷嚏,后连续几天出现拉稀、不肯进食、呕吐等情况。宠物店先“诊断”小狗喉咙发炎,建议喂食酸奶,后又建议吃驱虫药,都未见起效。2022年2月10日,王城只好提出更换宠物。但宠物店告知,新的小狗价格为28000元,要从王城已支付的5万多元中抵扣,还需他额外支付800元的调换费。这只体重不足1公斤的替换小狗,很快又出现了相同病症。更令王城愤怒的是,店员最后承认,这两只狗都不是巨型贵宾犬,而是个头更小的标准贵宾犬,并拒绝了退货退款的要求。

  曹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针对这几家涉事的宠物店,上海市12315、12345等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1000余条,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以下称“闵行公安”)最后查证,已报案被害人170余名,被骗金额共计144万余元。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

  过去几年中,不少消费者都在事后进行了上门协商维权,甚至报警或起诉。但王明森指出,这些交易披了一个民事合同的“外衣”。宠物店总是会辩解,“我们签了合同,我是受法律保护的”。

  消费者在这些门店购买宠物时会签订一份协议,下方有“温馨提醒”:因本店所售是活体,特殊商品,一经售出,不包、不退、不换;如客户在购买后24小时发现宠物有细小、犬瘟、冠状、咳嗽、腹泻等症状,本店承诺可以协商换狗或猫;24小时后至一星期内生病,本店免费救治。店外任何救治费用本店一律不承担。

  即便消费者决定起诉,基于合同,也只是民事诉讼。王明森注意到,过去许多民事判决中,法院认定这些宠物店有民事欺诈的成分,但涉案的被告人拒不履行赔偿金。

  定罪关键

  闵行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安冉也指出,2020年至2022年,闵行法院受理宠物消费类案件呈上升趋势,“2022年达小高峰”。 

  王明森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2022年,闵行公安通过警情排查发现,围绕玖只喵、冠柯宠物两家宠物店的警情,最高时一天内达到了400多起。随后,闵行公安以诈骗罪对这几家宠物店立案,并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侦查。因社会影响恶劣,闵行区检察院提前介入,成立办案组,引导警方侦查取证。

  一直以来,“星期宠”维权困境的核心难题,在于宠物疾病溯源难。幼年期犬猫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原本就容易感染犬瘟热、猫瘟及细小病毒等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而且这些疾病存在潜伏期,传播途径复杂。在案件审理时,被告人也通常会辩解,他们并不是故意卖病猫病狗。

  承办该案的闵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曹化指出,能否构成诈骗,也是该案构成刑事犯罪,而非民事纠纷的一大核心。其中,宠物店是否在明知宠物感染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的情况下,还要售卖给消费者,是在取证环节中证明涉事宠物店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的关键。

  据介绍,闵行公安在立案后,先是整理现有的报案信息,发布公告重新摸排有多少个受害者。曹化提到,在所有报案信息中,多数消费者购买的猫狗,在一两天内就出现呕吐、腹泻或咳嗽等病症,不少人到宠物医院检查后认定,这些猫狗有犬瘟热、猫瘟、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宠物在一周内死亡。

  涉事宠物店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在2022年10月25日和11月10日的两次突击检查中,闵行区农业农村委检测发现,店内所有待售宠物及饲养环境均携带犬细小病毒或犬瘟热病毒。这意味着,在售的猫狗患病率达100%,在这个环境中,即便一个新进入宠物店的健康猫狗,也极容易被感染。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

  2023年4月,闵行公安对涉事宠物店进行查封,并跨省将犯罪团伙成员抓获归案。检察官在办案时提取的关键证据显示,涉案宠物店员工的微信聊天内容,也能证明其主观上知道宠物生病的事实。店员会将生病的宠物安放在特定区域,还会提醒“某区的宠物已经快不行了,赶紧把它卖掉”。

  闵行公安同时对宠物的来源也进行侦查。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其销售的宠物猫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狗主要来自江浙一带。闵行警方专程前往东北某地,找到上游供货商展开调查,虽未获取销售病宠的直接证据,但有一些证据表明,宠物店的主要诉求就是用300元—800元的低价进货,幼猫的品相和健康并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个价格买不到很好的品种”。供应商也承诺,如果运到上海,“死一只赔偿一只”。

  “从这些宠物店的行为来看,被告人只是想把宠物运到门店,不管是好是坏,能卖出去就好。一旦发生纠纷,就把责任推给消费者,称是消费者自己没养好。”王明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闵行公安获取的证据也显示,涉事宠物店售卖的猫粮狗粮,也存在黑色产业链。公安通过第三方检测发现,宠物粮中并不存在包装上写的成分。而且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显示的产品信息发现,“这家生产商在2018年已被注销”。曹化介绍说,被告人承认,他们有自己的合作企业生产这些宠物粮,通过贴牌的方式在店内捆绑销售。

  涉事宠物店诱导消费者付费接种的宠物疫苗、办理“狗证”“猫证”,都被证实是造假。据介绍,闵行公安查封门店时,大部分疫苗已被销毁。但查获的疫苗贴纸显示,所有序列号完全一致。经公安机关委托疫苗生产厂家鉴定,确认疫苗及疫苗本均是伪造。负责接种的两名门店员工最终供认,他们注射的多为生理盐水。而宠物店没有办理狗证的资质,他们以宠物身份信息芯片冒充犬只饲养证明,并向没有养宠经历的消费者虚构养猫证。

  白某强等12名被告人通过销售患病宠物、不合格饲料、接种假疫苗、办理“猫证”“狗证”等方式,谋取140余万元。

  曹化提到,认定构成刑事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该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同时应该被认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

  根据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在2023年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自2021年玖只喵在闵行区成立以来,公安部门接相关报警354件,主要内容为消费者在与被告人协商售后事宜时发生冲突,向公安部门求助,宠物店负责人冯某祥因殴打消费者,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

  法院还查明,该团伙在其开设的宠物店附近,曾对因购买患病宠物后要求退款、赔偿损失的50余名被害人实施追逐、辱骂、恐吓、殴打、顶撞等,甚至对到涉案宠物店执行公务的农业农村委执法人员实施辱骂、推搡、驱赶,对派驻在店门口维持秩序的特保队员等人也实施辱骂。

  该案最终判决,12名被告人所实施的共同犯罪已经具有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犯罪特征,已经形成了以白某强为首要分子、成员固定、分工明确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交易规范“缺位”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总数达到了1.24亿只,同比增长2.1%。而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且预计到2030年宠物规模将达到婴幼儿群体的2倍。但宠物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仅17%—18%,与美国(65%)、日本(38%)等成熟市场相比仍有3倍—5倍增长空间,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15万亿元。

  这是一个仍在持续扩大的蓝海,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者入局这一行业。与行业的高速增长相伴,不可避免会出现种种“成长的烦恼”。

  “星期宠”首例刑事案,给行业乱象敲响了警钟。在社交平台上,来自广州、昆明、南京、西安、武汉等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分享买到“星期宠”以及维权的经历。

  “吴个亿好有钱”是一名网红博主,家住广州。今年“315”期间,上海“星期宠”首例刑事案刚被引发讨论后不久,她在3月20日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被骗的经历:3月12日晚上,她在广州天河区车陂街道一家名为“圆乐园”的宠物店买到一只萨摩耶,对方声称宠物很健康。但次日小狗开始咳嗽,两天后查出感染狗瘟和细小病毒。她联络宠物店,但对方拒绝负责,强调合同显示只有购买后两天内生病才包售后。

  “吴个亿好有钱”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了700万人次。她收到更多消费者的回复和私信,才发现有许多人都曾在这家宠物店买到“星期宠”,投诉和报警都无济于事。

为何你买的宠物活不过7天?2025年3月28日,以“和合共生”为主题的第四届上海宠物时装周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开幕。摄影/本刊记者 殷立勤

  “吴个亿好有钱”在“圆乐园”购买宠物的经历,与上述玖只喵等门店的套路如出一辙,包括线上引流、不告知宠物店名字、引导捆绑销售、售后无门等。在她发布了3条相关视频后,她得知当地警方也开始调查该案件,“圆乐园”宠物店已经人去楼空。据天眼查信息,该公司已于2025年3月31日被注销。

  为何“星期宠”长期存在?褚峰有十多年高端猫犬繁育经验,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星期宠”流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幼猫幼狗售卖时日龄太小。一般来说,猫狗要在6周左右接种第一针疫苗,之后每隔3—4周再接种一针,直到满16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猫狗感染病毒的风险,也能降低宠物店交叉感染的风险。

  但业内却存在一个不健康的行规:幼猫幼狗大多在60天(即8—9周)时就被卖了出去。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宠物看上去更萌,是处于品相最好的阶段,更容易被消费者喜欢。过了四五个月,宠物会进入成长阶段的外貌“尴尬期”,销售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大多数繁育户卖出的猫狗是健康的,否则他们卖不出价钱,但宠物在来到消费者手中时,会经历几道猫狗贩子的转手,每个环节都想通过更低的价格从上游收购,每个环节也都希望尽早将幼宠脱手,降低养育成本。

  60天内的幼宠,大多可能尚未接种疫苗,或者只接种了一针,在运输过程中也处于宠物聚集的高风险环境中,生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为了减少售后问题,褚峰会在幼宠品相最好的两月龄在线上预售,在自己的猫舍给小猫完成3针疫苗接种、植入芯片后,再进行运输或更换成长环境。但这种做法并不普遍。

  更关键的是,“星期宠”纠纷暴露出,尽管近年来宠物经济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涵盖生产、流通、销售、产品等,但缺乏更统一、明确的规范和监管。

  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大队万世平等人发表论文《宠物领域新业态下的动物卫生监管问题》指出,在互联网经济刺激下,市场充斥着大量资质存疑的宠物商贩,部分涉宠商家防疫管理不规范;宠物繁殖、宠物交易市场管理不严格,待售宠物被集中运输或者高密度饲养,造成疫病交叉感染,达不到合格的动物防疫条件。

  多位受访者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售后维权过程中,他们都遭到门店人员的辱骂,甚至遭受了暴力行为。武珈的经历尤为典型,当购买的宠物死亡后,她联系门店,对方以“是你们自己不会养”为由,拒绝提供任何售后。次日,武珈和家人到门店讨说法,被店员带到一个房间,随后遭到多位员工的攻击。报警后,由于现场没有录音或录像证据,警方无法立案。

  另一位受访者,也有相似遭遇。去年末,这位女生在昆明小板桥狗市购买了两个月大土松犬,幼犬在购买次日生病,治疗一个月后死亡。今年1月,她和其他消费者到市场与老板沟通,据她提供的现场视频,宠物店主对她们一行人大声辱骂和威胁。即便到了警察局,对方依然直言“就算卖你们病狗,你们拿我也没办法”。该女生无奈地表示:“这是因为卖宠物的人熟知,活体宠物售卖并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法规和标准。”

  华南农业大学宠物营养研究中心负责人邓百川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担任理事,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近期,宠物产业分会正在制定宠物交易的行业标准,尤其是针对线上交易、宠物运输等规范,已解决“星期宠”售后责任不清等核心问题。此外,行业协会也注意到宠物疫苗本容易造假,且全国缺乏统一的查询平台。因此,在制定标准时,他们建议在交易时不仅要检查宠物是否接种疫苗,还要检查宠物的抗体检测结果。

  审理该案件时,让王明森最为触动的一个细节是,在这类案件中,各方当事人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商品,而是一条生命,但被告人并未将其作为一条生命对待。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只能在末端进行打击,未来更多的干预应该在上游环节进行。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宠物店的常态化监管,定期抽检,增加抽检频次,及时公示检测结果,尤其是对检测不合格的店铺,有更多途径提醒消费者。

  万世平与上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多位研究者也建议,要扩大监管领域,将宠物饲养、流通、销售、服务以及宠物保护、宠物福利等各环节纳入监管范畴,形成一套完整覆盖宠物产业生态链的法律监管体系。避免出现纠纷维权难,事后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取证艰难、责任认定缺乏依据,日常监管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

  在上海“星期宠”首例刑事案中,涉案人员曾在浦东新区开店,因投诉较多才转至闵行区。许多消费者也提到,当地长期售卖“星期宠”的宠物店,都有多年的“黑历史”。

  在武昌区绿洲广场二楼,武珈购买比熊的宠物店已经闭店。据报道,4月1日,中南路市场监管所组织商家与部分消费者进行线下调解,但涉事商家负责人并未到场。通过各种联络方式,相关维权的消费者了解到,该老板在当地还经营着其他宠物店。即便这家店关闭了,他们仍可能在其他门店继续销售“星期宠”。

  针对此类情况,王明森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建立行业黑名单,对新注册的同业态经营者进行背景调查。特别是对曾因投诉被查处或存在不良记录的经营者,应当限制其跨区域从事相同行业经营,从源头打击不良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乱象。

  (文中武珈、王城、褚峰为化名)

  发于2025.5.12总第118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宠物经济爆发,如何监管活体交易?

  记者:杨智杰(yangzhijie@chinanews.com.cn)

责任编辑:刘鹏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gcd.cn/2273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